【学习强国】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:以淮河文化浸润校园

发布者:hhwh发布时间:2024-09-24浏览次数:10

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:以淮河文化浸润校园

地方平台发布内容
安徽学习平台
2024-09-13

省社科普及基地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,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深入挖掘淮河文化的精髓要义与育人功能,大力推进淮河文化进课程、进教材、融入思政教育、融入第二课堂,构建了“两进两融入”的淮河文化传承育人新范式,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淮河文化新元素新力量。

推进淮河文化“进课程”,讲好淮河文化优秀故事

在挖掘整理淮河流域地方文化的基础上,学校着力打造“公选课程+专属特色课程”的淮河文化特色课程体系,面向全体学生开设《淮河文化导论》《安徽花鼓灯》《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鉴赏》《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欣赏》等多门选修课程。在迎新季、毕业季、专业见习等时间段,以“播下淮河文化的种子”为主题,开设淮河文化专属课程,涵盖淮河文化故事、淮河道德礼仪、淮河红色文化、淮河家乡味道等内容,引导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学习和继承淮河优秀传统文化。

推进淮河文化“进教材”,弘扬淮河文化功能价值

依托中国科协学风传承示范基地、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、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、蚌埠市淮河文化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等基地平台,围绕禹会村遗址、双墩遗址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学校申报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,出版了《淮河文化导论》《走读淮河》《淮河流域女作家研究》《魅力涂山》《蚌埠玉雕60年》《禹会村遗址发掘成果的考察与论证》等教材或专著,分门别类地介绍淮河文化,为淮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。同时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淮河文化、大力弘扬淮河精神,启迪他们深入挖掘淮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,激励他们讲出更加精彩的淮河故事。

推进淮河文化“融入思政教育”,彰显淮河文化精神标识

校地共建蚌埠红色文化研究会,深度挖掘淮河流域红色文化资源,编写《淮畔烽火——蚌埠红色文化篇》普及读本,讲好讲活淮畔红色故事,传承创新蚌埠红色文化。依托淮河文化展览馆等场馆阵地,开展“淮河之声”系列活动,设置“淮河文化:出土文物展”“非遗魅力:安徽花鼓灯展”“文字起源:双墩陶器刻划符号展”“红色记忆:蚌埠地区红色文化展”“服务社会:教师成果展”等多个展区,展示双墩遗址考古复原件、淮河流域出土文物复制件、花鼓灯演出实物、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原创作品等500余件展品,让淮河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,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,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。

推进淮河文化“融入第二课堂”,传播淮河文化品牌特色

学校构建“靓淮河”服务平台,与社会共享淮河文化研究中心科普资源。组织学生聚焦“走近母亲河,讲好淮河治理新篇章”主题,持续开展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行动进校园、乡村、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,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。常态化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,组织开展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“淮河文化讲解大赛”“花鼓灯艺术非遗进校园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。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,以各类传统艺术社团为依托,组织开展淮河文化文创设计大赛、环保服装设计大赛、“古韵禹会文庙 奋进共谱华章”活动、淮畔剧社话剧节、“大禹的考古定位与文化传承”大讲堂等,打造精品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品牌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淮河文化的魅力。

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充分挖掘整理淮河优秀文化,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,广泛组织开展系列研学参观和文化传承创新活动,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文化知识,在实践中夯实了文化底蕴,在思想上坚定了文化自信,学校也因此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。依托中国科协“翱翔之翼”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,让学生真正走近淮河、亲近淮河、感受淮河,将淮河环境生态保护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,让保护淮河文化,修复淮河生态成为薪火相传的理念。2022、2023年度连续获批中国科协“翱翔之翼”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,“翱翔之翼”大学生靓淮河生态文明科技志愿服务事迹入选《2022年度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选编》。

“学习强国”安徽学习平台编辑部

电话:0551-62606531 0551-62606538

来源:安徽省社科联
责任编辑:汪梦珂 李琪
本文为地方平台发布的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