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6日下午,蚌埠学院道德讲堂、淮河文化大讲堂举办题为“大禹的考古定位与文化传承”的学术讲座。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主讲,校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长法主持,学校淮河文化研究相关教师与部分学生聆听了讲座。
蚌埠地区地处淮河中游地区,属于淮夷部落涂山氏国所在地,曾是大禹治水、治天下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。大禹在这里劈山导淮,娶妻生子,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佳话。其中禹会村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涂山南麓、淮河东岸的禹会区秦集镇禹会村前郢南侧。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及多部史书载有:“禹会(合)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禹会由此而得名。在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中,禹会村遗址是在淮河中游地区选定的唯一一处遗址。作为淮河流域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,为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王吉怀多年从事黄河流域及黄淮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、发掘与研究工作。讲座中他依据蚌埠禹会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,以及对文献记载的“禹会诸侯”事件的准确定位,从而对大禹由传说变信史进行了考古学论证,以考古资料为依据,结合文献记载的大禹事迹,全面、系统的展示了大禹文化、大禹精神的内涵和价值。
王吉怀在讲座中指出“禹会诸侯”事件的发生,证实了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起源地之一,同时,对探索国家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。作为一处关键时期的关键遗址,是揭开淮河中游地区文明化进展的一把钥匙。禹会村遗址的考古,给我们提供了最强大的文化自信,蚌埠学院在大禹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今后愿意加强合作,共同宣传大禹文化,传承大禹精神。
吴长法最后总结指出,本次专题讲座对我们全校师生来说非常有意义。讲座引经据典、深入浅出,让我们学习和传承大禹文化又有了新的视角。在今后的教学、科研等各项工作中,我们将深入挖掘大禹文化,弘扬大禹精神,让广大师生更加热爱蚌埠这方厚土。(撰稿:洪何苗;编辑:黄灿;审核:杨安升)